生活用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17-09-20 新聞來源:http://www.hkbtours.com 瀏覽次數:
生活用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靜電水處理
靜電水處理技術是利用高壓靜電場作用的一種水處理技術。在高壓靜電場的作用下,水中會產生一定量的活性氧和臭氧,它們均是強氧化劑,可以抑制、殺滅水中的細菌、藻類,對水進行消毒。此外,還具有阻止水垢生成的作用。該系統可以應用于工業鍋爐、采暖鍋爐、工業循環冷卻系統等需要進行水處理的場合,將為用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高壓靜電場生活用水的凈化處理是利用物理方法的水處理技術,不會對環境形成新的污染,屬于21世紀的綠色環保產業。同時,應用靜電場式水處理器可以節省水處理藥劑費用、人工清洗費用、水質分析費用等,該水處理器耗電10W8,與自動加藥等方式相比大大節省了電能。以上幾項效益的綜合核算,靜電水處理技術應用10個月就可回收費用。
中水的開發利用
中水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其水質介于自來水(上水)與排入管道內污水(下水)之間。中水可用作于廁所沖洗、園林灌溉、道路保潔、汽車洗刷以及噴水池、冷卻設備等。但中水水質需要符合我國現行的中水水質標準。
中水回用,一方面為城鎮供水開辟了第二水源,可大幅度降低上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下水對水源的污染問題,從而起到保護水源、水量的作用。在美國、日本等國,廁所沖洗、園林和農田灌溉、道路保潔等,都大量的使用中水。在國內,北京、大連等缺水城市都有城市中水回用工程,主要將中水回用于工業及市政等方面。中水利用對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經濟可持續發展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人工濕地處理污水
人工濕地處理污水的技術可以使生活廢(污)水循環再利用,同時還可以保護天然濕地,減少天然濕地水的損失,是以人為操縱與控制的方式,由人工特意開墾,利用濕地自然生態系統,凈化生活廢(污)水的處理設施,達到廢(污)水回用、處理的最佳層面。濕地不僅有凈化水質的功能,同時也擁有濕地的景觀吸引游人,并能提供生物棲息的場所,達到美化生態環境的效果;另外,由于其凈化水質所需的能源為太陽能所提供,凈化過程則完全依循自然凈化的程序。因而,人工濕地具有低成本、低耗能、操作維護簡單、不需要添加化學藥劑、沒有二次污染、不會破壞生態環境等特點。它與傳統的廢(污)水處理池相比起來有很大的優勢。
由上述可以看出,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正在從傳統常規的生物和化學等處理方法逐漸向更新更有效的方向發展。在以往的處理方法中,特別是化學法處理污水,或多或少的會造成二次污染,有一定的缺點,以后的發展趨勢應是投入少、處理效果高的生態型技術,F在已經有在水流過程中利用水力法來去除水中藻類和有機污染物的研究,其效果明顯。因此在城市生活用水處理模式的探索過程中,一方面是開發新技術來處理城市的各類污水、廢水、實現污廢水的循環利用;二是要充分合理利用城市“三水”資源。如德國對城市雨水資源進行處理后,運用在商業開發區、居民小區、單用戶家庭和道路等方面,不僅大大緩解了生活用水的供給壓力,充分利用了雨水資源,還加強了城市景觀建設和改善城市環境,起到了一舉多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