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污)水的處理方法
發布時間:2016-12-30 新聞來源:http://www.hkbtours.com 瀏覽次數:
廢(污)水的處理方法
廢(污)水中的污染物雖然比天然水體更復雜,但從處理原理和方法來講,亮著有許多相似之處。廢水的處理方法,根據處理過程的原理分為水的物理化學處理法和水的生物處理法,根據污染物在水中的特性分為分離法和轉化法。
一、分離處理
廢水中的污染物按其顆粒大小不同,可分為四種存在形態,即懸浮固體、膠體、分子和離子。顆粒大小不同,造成周圍各種外力對其產生的效果也不同,分離方法也各異。
1)懸浮固體分離法。這類污染物由于顆粒較大,重力和離心力對其十分明顯,因此可依靠阻力截留、重力分離、離心分離、粒狀介質截留等方法進行分離。
2)膠體分離法。這類污染物由于顆粒較小,重力和離心力對其都不明顯,而且顆粒之間往往存在一種斥力,所以完全依靠重力、浮力或離心力還是難以將顆粒從水中分離出來的,但它可以用化學絮凝法、生物絮凝法進行分離。生物絮凝法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質(如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的生物轉化作用,將有機膠體污染物絮凝而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
3)分子分離法。這類污染物顆粒更小,是溶解性的,它可用吹脫法、氣提法、吸附法等進行分離。
4)離子分離法。這類污染物的顆粒最小,也是溶解性的,而且起作用的主要是化學鍵力,而重力和離心力都不起作用。因此,它的分離方法與上述各種污染物都不相同。分離這類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離子交換法、離子吸附法、電滲析法和反滲透法等。
二、轉化處理
轉化處理是通過化學或生物化學作用,改變污染物的化學本性,使其轉化為無害的物質或能從水中分離出來的物質。為此,它分為化學轉化處理和生物轉化處理兩種類型。
化學轉化處又分為PH值調節法、氧化還原法和化學沉淀法等。1)PH值調節法。如向廢水中投加酸性或堿性物質,使PH值調節至排放要求(PH值為6.5-8.5),稱為中和處理;如向廢水中投加堿提高PH值或投加酸降低PH值,分別稱為堿化處理或酸化處理。2)氧化還原法。向廢水中投加氧化劑或還原劑,使之與污染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將污染物變為無害的或低毒的新物質。3)化學沉淀法。它是向廢水中投加沉淀劑,使之與廢水中某些溶解態的污染物生成難溶的沉淀物,進而從水中分離出來。
生物轉化處理又分好氧生物轉化處理和厭氧生物轉化處理兩種。1)好氧生物轉化處理。它是在有溶解氧的條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的生物化學反應,將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轉化或降解為簡單的無害的無機物的一種處理方法。2)厭氧生物轉化處理。它是在無溶解氧的條件下,利用厭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的生物化學反應,轉化或降解有機污染物的一種處理方法。
采購水處理凈化用水處理濾料(石英砂濾料、無煙煤濾料),活性炭,凈水絮凝劑,塑料填料等歡迎來電咨詢:吳經理 13526718078,電話:0371-64375529 / 64571568,公司QQ:176588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