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深度處理現狀及發展(一)
發布時間:2016-06-10 新聞來源:http://www.hkbtours.com 瀏覽次數:
城市污水深度處理現狀及發展(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生產、生活用水需求量在不斷增加,而清潔的水源卻在逐漸減少。目前我國60%以上的城市為缺水型,近20%的城 市位嚴重缺水型,水資源的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水資源的再生利用和廢水回用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現。特別是占 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約1/3的生活污水,2003年生活污水年排放量達到246.7億t,城市污水所含有雜質相對較少而且易于收集,因此被認為是可靠且可以重復利用的第二水源。
到目前為止,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的的途徑已有十幾種,其中主要回用于農業灌溉,其次是工業和生活雜用,還有市政雜泳、養殖業、地下水回灌和補充地表水等。目前,95%以上的城市生活污水都采用生物法處理,經過二級或三級處理得出水可達到直接排放,但市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生物法存在有機物降解極限,經過一系列處理特別是生化處理后,會產生大量的中間產物,稱為溶解性微生物產物,其毒性可能比存在于污水中原有機物的的毒性還要強。隨著分析檢測手段的提高,發現二級出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種類繁多,如藥 品和護膚品及其代謝物、內分泌干擾物和具有基因毒性的方向胺類物質等。
生物法很難處理到愛姆斯致突變試驗呈陰性的濃度以下,如果直接排放水體,污染水環境,自來水廠采用的傳統井水工藝無法將其有效去除,氯化消毒過程中氯與有機物反映還會產生許多新 的“三致”物質,如三鹵甲烷、鹵乙酸和二甲基亞硝胺等。因此,對生活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可從源頭上減少此類物質向水體的排放量,對于保障飲水安全,實現廢水再生、循環利用,減輕污染負荷,改善生態環境都有著重要意義。